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80字。 适用于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
25.诗歌五首
  单位:江西省上高县蒙山中学      作者:黎华林
第一课时(前三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学前指导: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3.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教师导学:
(一)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
1.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三首诗。
2.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三首诗歌。
3.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
法。
(1)技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4.教师范读三首诗,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5. 指名朗读三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6.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二)研读《饮酒》
1.导人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