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4990字。
唐山市路南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 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字迹的钢笔书写。
第一部分
(1-6题 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拈轻怕重(__________) 抽噎(__________) 蓦然(__________) 庇护(__________)
(tān) __________塌 狭(ài) __________ (nüè) __________待 滑(jī) __________
2.用诗文原句填空。(5 分)
(1)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 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
B.《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星空》
C.《杞人忧天》——寓言——春秋时期道家人物列御寇
D.《狼》——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4.对题目《谁(1)是(2)最可爱(3)的人(4)》中加线词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名词(2)助词(3)动词(4)代词
B.(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名词
C.(1)代词(2)助词(3)动词(4)名词
D.(1)代词(2)动词(3)形容词(4)名词
5.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
B.他长得很像他的哥哥。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
6.综合性学习。(2 分)
下面是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图,观察下面的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国民阅读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
我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7-20题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人名),他是唐朝著名诗人。(1分)
8.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夫君子之行 ( )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 非学无以广才(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