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docx
17-18版: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pptx
17-18版: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 .docx
17-18版: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 .pptx
教学设计: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doc
教学设计: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doc
第17课 《红旗谱》
——朱老巩护钟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的豪杰侠士。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这里又产生了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河北大地上上演的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映下浓浓的投影,于是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绘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彩,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心里,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英勇护钟却壮志未酬的英雄——朱老巩。
思考大树
周桐淦
向往大树吗?——“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
多么英武,多么挺拔,又多么潇洒。可是,你到过原始森林没有?你见过原始森林中的大树没有?每一棵如盖的参天大树下面,是一片光溜如板的土地,甚至,连一棵企图从缝隙间承接雨露的小草也没有。
或许,你在大片大片的人工林面前逗留过,你见到了什么呢?见到了株距、行距的整齐划一,还是见到了细长的高挑个儿们相互间挤着、挨着?
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繁衍不出大树来的;循规蹈矩、一蹴而就也永远长不成亭亭如盖。
因此,人生有如大树。前人植下的浓荫,只当它是脚下的沃土,要长成伟岸的躯干,就得自己勇敢地面对春夏秋冬,无畏地领略风雨雷电。
因此,事业有如大树。在被开垦的土地上,只能重复一个又一个习见的丰收,而争做荒原的种子,却肯定是一片开拓和创造的枝叶繁茂。因为,即使是苦,即使是酸,那也是一笔唯我独有、回味甘甜的收获。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红高粱》——罗汉大爷
教学目标
1.熟悉节选部分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情节、环境、人物,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莫言在《红高粱》献词中这样写到:“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奠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卑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莫言的《红高粱》。
二、知识回顾,方法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所以我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情节、环境、人物这三要素入手。
三、分析文本,理清三要素。
1.情节
本文是小说的第二第三节.。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方法:何人 何时 何地 何因 何事
明确:罗汉大爷因压迫由顺从到反抗的过程。
2.人物
(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发展部分(7-36)罗汉大爷被压上工地修路。
讨论板书:忠诚、隐忍、坚韧、善良、勤劳。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那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
明确:高潮部分(64-69)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讨论板书: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民反抗?在哪一情节体现?
明确:罗汉大爷在工地的无故四次挨打(28-52)
讨论明确:
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到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