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 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