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10字。
《短文三篇》讲课手稿
题目设计: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短文三篇》启示录
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吗?——西西弗斯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可每每快到山顶的时候,大石头又滚落下来,于是他又必须再一次将石头推上去,就这样循环往复,永无休止。有哲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重复西西弗斯的故事。同学们日复一日地学习,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几乎相同的工作,生活似乎显得平凡、琐碎而辛劳。既然如此,同学们思考过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个问题吗?有人说,活着的真意就是在琐碎和辛劳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力量和内心的安宁。同学们,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学习了《短文三篇》之后能受到一点启发——
一、学习《热爱生命》(15分钟包括上面的导语)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2卷,于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
先理清思路:
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文本分析: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最有感触或者最受启发的一句话。
1)生之本质在于死——(老师引导:这句话与作者热爱生命的主张矛盾吗?不矛盾,死是生的必然结局,生是死的开始;死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懂得直面死亡。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直面死亡,只有直面死亡,才会觉得生命的可贵。)
2)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老师引导:死是人类共同的遭遇,同学们正值青春有过死的苦恼吗?有/没有,但同学们一定或多或少地有过失败的经历,面对死亡且不怕,没有生命危险地失败怕什么呢?蒙田写这句话的时候,已是风烛残年了,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可见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只有在活着的时候过得充实快乐,死了才不感到遗憾。
3)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某个人的时候,就会从中有所发现,这种好奇心让我们觉得有满足感,充实感。愿意将你的乐趣体验分享给大家吗?如看蚂蚁/如做练习。其实关心生活可以很具体,具体到一件事,比如上课发言,你可以获得交流与分享的满足;可以具体到一个人,比如关心你的同桌,你可以收获她感动的微笑。
2、如果叫同学们找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文意的话,你们会找那几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