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打包15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七)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三)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四)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五)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本节训练点:语言表达的连贯
1.(新课标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2.(大纲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3.(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
课时跟踪检测(七)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本节训练点:撰写对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内涵与品味。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吟咏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2.(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春蕾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为营造氛围,彰显主题,请你从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为它们撰写一副对联,要求突出特征,主题鲜明。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特点,写出下联。
上联: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孔孟儒家道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________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________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________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
课时跟踪检测(十)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本节训练点:与汉字构造特点相关的语言应用题(字谜、图文转换)
1.猜字谜方法很多,根据这几种方法,请猜猜下面的字谜,并指出使用了哪种方法。
第一种,组合法。根据谜面的暗示,用笔画进行加减,组成一个字。
第二种,象形法。从形象上去研究所描绘的字。
第三种,会意法。要求猜谜人根据谜面意思,联想出谜底来。
(1)天上双雁飞________
(2)山上还有山,两个小孩抬________
(3)客满________
2.下面是一些字谜,试猜一猜各是什么字。
(1)砍伐森林,水必流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
答: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不叫说,拿不叫拿。
答:__________________
3.清乾隆帝有一次在观看一位倪姓宫女歌舞时,龙颜大悦,兴致勃勃地拟出一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哪知那倪氏少女文才也极佳,立即随口对出下联:“大言者诸葛一人。”
上下联对得工整贴切,令乾隆帝禁不住拍案叫绝。
这是一个拆字联,你能解释一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到妹婿秦观家里去做客。苏小妹见哥哥来了,大摆酒席,热情招待。饭后,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忽然苏轼看见桌上有一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