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00字。
高一年级第三周周练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1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共4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颓垣(yuán) 花卉(huì) 缱(qiǎn)绻 干瘪(biě) 翩(piān)翩起舞
B. 湖泊(bō) 白皙(xī) 瞻(zhān)仰 绯(fěi)红 粉妆玉琢(zhuó)
C. 双颊(jiā) 夙(sù)愿 踱(duó)步 蹂躏(lìng) 翠锦斑斓(lán)
D. 涟漪(yī) 烙(luò)印 罡(gāng)风 灰烬(jìng) 命途多舛(chuǎ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通衢(xú) 庇(pì)护 憎(zèng)恨 生机盎(àn)然
B. 齑(jī)粉 瘠(jí)薄 肩膊(bó) 飞流急湍(tuān)
C. 沼(zhāo)泽 骸(hái)骨 垛(dòu)口 曲(qǔ)曲折折
D. 淤(yū)滩 砂砾(lì) 迸(bìng)发 茕(qióng)茕孑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爱扶 蹒跚 喘息 神妙莫测 一泄千里
B.磨难 沧苔 掳掠 浩浩荡荡 层峦迭嶂
C.铿锵 咆哮 厄运 神奇怪诞 婉转悠扬
D.暇想 噩梦 辰曦 伶仃孤苦 无影无踪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恐怖 敦朴 胚芽 促膝谈心 祟山峻岭
B.颓垣 熏黑 挣脱 玲珑剔透 茫无际涯
C.荒冢 涡行 喷薄 亭亭玉立 历尽苍桑
D.茄笛 簇新 忧郁 心荡神弛 关山阻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得意之时,就不觉反复吟哦,息息相关。
B.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不胫而走,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C.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的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喙的组成部分。
D.由于肖邦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组卡曲似乎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虑过而净化了。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热点的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7.下列表述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祖国山川颂》以全景式的铺陈对祖国进行了热烈的赞颂,从中我们可以形象而较为全面的理解祖国的含义,她不仅是由自然地理决定的风景,还包括人民、文化、语言,而且因为个体的生命与精神都来源于这些方面所以才会产生人与祖国的深刻的无法割舍的联系。
B.《长江三峡》作者是刘白羽,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第二个太阳》、《红玛瑙集》等。文章节选部分,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瞿塘峡像条迂回的画廊,重点写其“秀”;巫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肖邦故园》探讨了艺术家的创作与故乡、祖国的关系,一个人的童年记忆是深刻的,会对他的生活、性格、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样的童年记忆会转化日后的艺术创作,成为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和意境。
D.闻一多的《发现》写于留美归国之际,当闻一多带着对祖国的思念回来时,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满目疮痍的国家,令他心痛;艾青的《北方》写于1938的,作品描画了一幅贫穷的“悲哀的北国”;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9年,作品用许多意象描绘和象征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苏联诗人阿赫马托娃的《祖国土》写于1961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8.下列关于诗歌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B.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C.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D.我们心中/不知道它的价值/何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选自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经济的贫弱、落后,在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面对如此局面诗人的内心是悲哀而绝望的。
B.“破旧”、“熏黑”、“干瘪”、“失修”这些修饰性词语色彩是灰色的,表现了作者眼中曾经的祖国。
C.“淤滩上的驳船”这一形象则有更大的概括性,它暗示了我们民族的航船在历史的进程里搁浅了。
D.“纤绳”象征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了祖国母亲的肩膊。诗节最后以“祖国呵”这一深沉的呼唤作结,把诗歌的感情向前推进了一步。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为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