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80223168.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说课稿新人教版20180223169.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80223170.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80223171.doc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从形、音、义三方面进行辨析。
  2.略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体会文中真挚的情感,了解叶圣陶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1.略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真挚的情感,了解叶圣陶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及提倡“简洁”的文风。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借助阅读,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能力,能通过阅读拥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本文作者通过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展现人物的伟大精神,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句话说:一种习惯,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一种性格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展现了一位教育家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中体现出的伟大。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一、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 作者介绍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简析:
  《驿路梨花》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并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课则是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的重要课文。
  初二上期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积累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背景,体会感情;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揭示文章主题。
  二、下面,我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和文章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2、能力目标
  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习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理解把握得不够,因此基础知识的渗透和例析非常重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根据节奏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3.结合文本体会作者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节奏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体会作者人情怀。
  学情分析
  这两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学生对于文章字词句内容的理解并不太难,真正的难度在于怎样“读”好文章,在读中理解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以及在具体形象上寄托的情怀。能透过文章,了解作者其人,其神。真正理解文章流传至今的魅力之所在,这才是重中之重。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与背不是难点,真正的难度在于让他们读进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先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并口译全文,然后把你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可以是字词释义的,也可以是作者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