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字。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中学       主讲教师:熊秀娟)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  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出学生们对苏轼的回顾。介绍苏轼生平经历【幻灯片3,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接下来,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苏轼的豪迈情怀
  二、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I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2、 师播放一段配乐朗颂音频
  3、 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
  评价:我们要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
  4、 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幻灯片5】
  三、 合作探究
  (一)上阕
  1、 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
  【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
  ②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