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10字。
陈情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4.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通过讨论、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陈情的思路及妙处,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总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已经在初中学习了《出师表》,领略了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被人誉为美文的《陈情表》,感受李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