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王朝灭亡后,南唐后主李煜在“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悲伤满怀,于是挥泪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这首词由于感情真切,语调谐婉,意境鲜明,比喻贴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br>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词作,他前期的一些词作,读者并不喜欢,如:“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浣溪沙)“晚装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花明月暗笼清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菩萨蛮) <br>
  上述三首词虽然在人物、场景等的描写上摆脱了花间派的窠臼,有一定的艺术概括力,但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宫廷中豪华的娱乐生活和艳情生活,是南朝宫体和花间派词风的继续,没有什么积极的思想意义。可以说,这些词和《虞美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br>
  为什么李煜的词作前期和后期的差别如此巨大?让我们看看李煜前后期的生活情况,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br>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继位时,国势已日趋衰亡。他不但不致力于朝政,设法振兴国家,反而终日沉湎在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里。这样的生活环境,怎能不使他的创作沿袭“花间派”浮艳空洞的词风呢?公元968年,南唐被宋军攻破,李煜成了俘虏被押到汴京。从此,他失去了往日奢侈豪华的国主生活,成了一个失去家国的囚徒,过着衣不温体、食不保肚的生活。他的这种一落千丈的遭遇和他当时的悲哀心情,在他的一首《浪淘沙》中得到了表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在这首词里,作者把囚徒的现实和帝王的往昔比作一个是在人间,一个是在天上。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生活境遇的巨大变化,使他从醉生梦死中清醒了过来;也正是囚徒的“人间”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生机,使他的词作从此有了较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br>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决定创作。一个作家只有和广大的下层人民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体验到他们的甘苦,才能创作出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通过李煜词创作的成败得失,我们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