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1.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2.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3.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4.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5.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6.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7.doc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8.doc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1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粗略的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外在的孤独感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心理意识。只要外在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上的心理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的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方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和内驱力。梵高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的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唐诗宋词中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的孤独感才成为不朽诗篇。伟大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境。因为它带有永恒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
  1.下列关于“孤独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外在孤独感随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而内在孤独感则没有这种由外而内的波动性。
  B.内在孤独感之所以具有某种永恒的哲学性质,是因为它是一种朦胧的、莫可名状的深层心理意识。
  C.有内在孤独感的人,基本上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思想感情深沉而又不被同时代的人们理解和接受。
  D.孤独的两种分类说明,人类都是孤独的,只是孤独的程度和类型有所不同。
  2.下列关于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关系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企图抗衡和摆脱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是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唯一最强大的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2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因此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B.“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7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贝壳/金蝉脱壳    累计/硕果累累    度量/量体裁衣
  B.禁忌/情不自禁    公仆/前仆后继    吭声/引吭高歌
  C.饮马/饮水思源    铜臭/乳臭未干    咀嚼/咬文嚼字
  D.模型/一模一样    埋怨/隐姓埋名    附和/曲高和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别出心裁   墨守成规   出其制胜   浮想联翩
  B.黄粱美梦    励精图治    风靡一时    见风使舵
  C.积腋成裘    苦心孤诣    并行不悖    缘木求鱼
  D.闻过饰非    明火执仗    坐收渔利    声名鹊起
  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无意间,有一种隐隐心动的心绪却似乎依然          心头,不曾随南燕归去。
  ⑵她与丈夫闹离婚,在居委会里又哭又闹,我们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       不去。
  ⑶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
  ⑷没有人比我更      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
  A.缠绕   推托   作壁上观  佩服     B.萦绕  推托   袖手旁观  钦佩
  C.紫绕   推脱   作壁上观  钦佩     D.缠绕  推脱   袖手旁观  佩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歌唱家李双江15岁的儿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拘留的消息披露后,网民们立刻沸沸扬扬,发表个人意见。
  B.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10日凌晨发生的沉船事故是由于超载造成的,这也在提醒企业一定要按标准搭载,不要满载而归。
  C.巴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将于2011年10月22日在滁州举办,全市上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D.七月流火,合肥各大商厦里春装渐渐让位给夏装,“最后出清”“季末折扣低至三折”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