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概念阐释
近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或形式上,年年都有变化,但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像一根红线贯穿其间。我们把这种充满思辩色彩(又称辩证思维)的寓意性命题作文称为思辩型作文。思辩型作文,要求同学们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具有两重性等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
二、 思辨训练与考纲的关系
训练学生的思辨性也体现了考纲中作文对发展等级的要求。
1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和多角度探究,使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2以发展的,运动的,多样的,变化的角度深入的论证话题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3训练思辨性可以借助许多名家名言。
4在創新方面亦可借助思辨来突破,反弹琵琶,从而突出个性特征。
三、 对高考作文话题分析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对哲理思辩能力的考查从未间断过。如果说高考作文有一条永远不变的主线,那这根主线则无疑是辩证观点的体现了。我们还是由远及近地回顾一下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作文题: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体现一分为二的观点,即记忆移植的优劣性。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与今年的变换思维方式何其相似,体现出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2001年:"诚信",体现正反两方面(拥有诚信与失去诚信)的观点;2002年:"心灵的选择",各种哲学观点几乎全都可以派上用场,如主客观关系、局部与整体、理论与实践等;
2003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观点;
2004年:"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体现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再向上追溯,几乎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离不开对哲学思辩能力的考查,除了以上哲学观点外,还有内外因关系量变与质变(1986年),认识与实践(1987年),现象与本质(1989年)(1991年),新老交替(1993年),......这样看来,考场作文,首先必须保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是前提,也是底线。在此基础上,要想做到视点高、思维新、开掘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作文有两个不同的层次,能表达主题、阐述道理是低层次的,而用科学的哲学观点去驾驭主题、分析事理才是高层次的。
一个考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辩能力,就很难挖掘出题目中所蕴含的哲理,那立意当然就缺乏深度与广度了。也正因为如此,高考作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赋分的根据,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复习备考中,不但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还应当注意不断地训练用辩证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文章具有高视点、新思维、深立意,闪烁着理性思辩的光芒。
四、 辩证原理
回顾高考作文命题,辩证意识在一些年的作文命题中显得十分明显,而另一些年则表现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