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9030字。
新乡市2018年中招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中国的国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劳累/累赘 禁止/忍俊不禁 塞翁失马/茅塞顿开
B.蓬蒿/竹篱 差遣/参差不齐 以身殉职/徇私枉法
C.宿儒/星宿 胸膛/瞠目结舌 七窍生烟/翘起辫子
D.和煦/唱和 敌寇/豆蔻年华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喧 添加剂 洪荒之力 悬梁剌股
B.典籍 恶作剧 蓬荜生辉 慷慨淋漓
C.粗拙 儒子牛 消声匿迹 光阴荏苒
D.震悚 维生素 颠沛流离 珠连璧合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既要充分展示客观事实,又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①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②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③介绍中国文化,肯定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④例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到中国人高雅的生活品位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4.古诗文默写。(8分)
(1)足蒸暑土气, 。。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 。”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 来表达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出高瞻远瞩的气概。
5.名著阅读。(4分)
(1)下面两个小说回目都体现了“蔑视皇权”的精神,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故事情节。
①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西游记》第五回)
②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水浒》第七十五回)
(2)“厄运能磨炼一个人”,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经历来印证这一观点。
①贝多芬(《名人传》) ②鲁滨逊(《格列佛游记》)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获如潮好评,节目当中的歌曲刷屏了各个社交媒体,在多个音乐平台上高居榜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好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郑晓龙、奚美娟、巩汉林、戚建波等17名政协委员也都大力支持。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也大力点赞节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经典咏流传》时解读了“咏”字,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看完节目后,陈宝生力赞节目是央视打造的一个品牌,教育部能为《经典咏流传》一炮打响提供一点支持,参与到里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感到特别高兴,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
(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 分)
(2)为有力地推动学校文化传承的教育,学校举办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2 分)
(3)你作为学生代表,对《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走进校园的提案,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共17分)
明年我回家
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此后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