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25日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2018年3月19日+人物传记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0日+人物传记阅读(三)-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1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2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3日+科普文章阅读-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4日+周末培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5日+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3月21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B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BC
【解析】 A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D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E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养出科研团队
技巧点拨
解答筛选信息类主观题,关键是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整合关键词句。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或标准。
2.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3.在确定的筛选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提取关键词或句子。具体来看:(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信息的去与留。去掉实例、表象、否定、无用的信息,留下结论(总结性、评论性语句)、本质、肯定、有用的信息。(2)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文本中的中心句、段落首尾句、总结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都是显性信息,但是,所要筛选的信息并不都是显性的,有的隐藏在文本的描写、叙述或举例(表象)之中,这就需要透过表象,深入挖掘。
4.按照题目要求,将从文中筛选出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与合并,然后分条目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进校园,近些年来一直没有停。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楹联进校园,等等,大多属于艺术类范畴。从学理上而言,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
……
2018年3月19日 人物传记阅读(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
2018年3月25日 每周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陈德明:大漠中书写反导人生
26年前,当北上的列车缓缓驶入西北大漠,看着窗外满眼的戈壁滩与零星的骆驼刺,23岁的陈德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毕业选择会成为毕生的梦想与追求。
26年后,作为西北某基地研究员、国家863计划某专家组副组长、我国著名反导试验专家,49岁的陈德明在这片神圣又神秘的大漠里书写出枝繁叶茂的反导人生,唱响了催人奋进的强军战歌。
1990年7月26日,一位年轻人出现在西北某基地新学员临时报到处。此后,陈德明就像一只遨游在海里的鱼,尽情享受着导弹试验带来的乐趣。
从某型号导弹定型试验到反导靶场试验技术验证,从定位某型号导弹弹头到估算导弹残骸分布区域,26年来,陈德明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10多个重大研究项目。1993年底,某型号导弹完成定型,陈德明借机提出“一箭多雕”的构想——利用组织批准抽检试验的机会,同时进行超小射程等多项试验。方案讨论会上,不少专家极力反对。他们担心“一箭多雕”会被搞成“鸡飞蛋打”,最终连一个目标都无法验证。面对质疑,陈德明从原理、方法、风险等方面详细阐述,反复证明。最终,这种追求最大效果的方案被采纳,并沿用至今,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新质作战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德明不打牌,不下棋,偶尔抽空陪妻子散散步。一年365天,他很少过双休日,甚至连春节都不休息。专注于试验研究中的他常常忘了时间,连吃饭、睡觉都常常忘记。他的手机闹钟定在晚上十一点半,目的是提醒自己该回家休息了。有时“一不小心”工作到天亮,又接着开会参加任务,以至于近在咫尺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在基地还是出差了。妻子马丽曾开玩笑说:“陈德明的妻子应该姓‘导’名‘弹’。”
2003年的一天,已经怀孕的马丽突然发烧,体温一度超过39摄氏度。陈德明从试验一线返回家,把妻子送到了医院。由于第二天要参加一个导弹试验鉴定方面的重要会议,他只待到凌晨4点,就匆匆返回了办公室。
出院那天,陈德明提前安排好工作,来到医院为妻子办理手续,但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缴费结算窗口。见丈夫如此“木讷”,马丽既气愤又心疼,嗔怪地说:“你娶我干吗?干脆娶办公室算了!”
“作为科研人员,如果总盯着权力,科研的大门早晚会对我们关闭;如果总是瞄着利益,就不可能取得大成果。”陈德明认为,搞科研的人,只有心无杂念、远离功名,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
从2003年到2008年,想要专心进行学术研究的陈德明三次辞掉主任的行政职务。在他眼中,待遇、荣誉都不足以与他的导弹武器试验事业相提并论。单位分房子、立功受奖、休假疗养,陈德明都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有一次,上级把一项重要研制任务交给了陈德明所在的团队。为了培养锻炼年轻人,陈德明让工程师赵海龙牵头负责这项工作。赵海龙压力很大,几次提出请陈德明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自己做一些辅助性的编程工作。陈德明鼓励他:“你尽管去做,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我帮你解决。”在陈德明手把手的帮助下,几个月后,这项工作顺利完成。最后申报成果时,课题组的同志一致推选陈德明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但他不同意,坚决去掉了自己的名字。
多年来,陈德明面临许多不同的选择。2010年,国内某知名大学盛情邀请他去当教授,并许以优厚的科研和生活待遇。陈德明婉拒:“我的价值在大漠,在靶场,这里有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这里有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和追求。踏上这片热土,我就从未想过离开!”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窗外满眼的戈壁滩与零星的骆驼刺”,是为了突出西北大漠的神圣与神秘,进而突出传主的品质。
B.文中引用陈德明妻子的话,既反映出妻子对陈德明的理解,也突出了陈德明一心投入工作的优秀品质。
C.文章最后一段陈德明的话在内容上交代了他没有去当教授的原因,在结构上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开头。
D.文章选取传主的典型事迹,基本按时间顺序行文,夹叙夹议,表现了作者对传主的敬仰、赞美之情。
2.陈德明在反导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3.反导专家陈德明身上展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品质,请从“舍”与“得”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2017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两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两倍,人均花费在400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