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 语文文档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 真题呈现熟悉考情+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0+高考命题点三 分析综合+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0+高考命题点三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1+高考命题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1+高考命题点四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言基础突破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文言基础突破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文言基础突破二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文言基础突破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文言基础突破三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备考与素养+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备考与素养 文言实词识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 “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7+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7+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文断句+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8+高考命题点二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8+高考命题点二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9+备考与素养+Word版含答案.doc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9+备考与素养 古代文化常识+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首先突破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近年来这几个考点在高考题中虽没有专门出题考查,但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却是评分时的采分点。这样既能增强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还能防备今年高考直接设题。然后按近几年高考题型文言文断句、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为四个考点各个击破。这样安排,让我们备考没有盲点,让文言文阅读这一高考难点成为我们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析:选D。回答问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B、C两项。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选B。“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解析:选B。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项,名词,边界地方。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解析:选D。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选A。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B项,副词,表范围,全、都。C项,连词,既然。D项,连词,“既……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4.与“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解析:选D。文中的“期”为动词,意为“希望,目的在于……”,D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一周(年)。B项,名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C项,动词,约定。
5.与“有来学者,辄辞之曰”的“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解析:选B。文中的“辞”为动词,意为“推辞”,B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托词,借口。C项,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D项,动词,辞谢,婉言道歉。
6.与“己尚未治,何以治人”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治国无法则乱
……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改)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文言句式:
译文:
答案:关键实词:“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关键虚词:“之”,代词,代指徐勉。
文言句式:“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
译文: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文言句式:
译文:
答案:关键实词:“居”,担任;“畜积”,积蓄;“奉”为通假字,通“俸”,俸禄;“赡”,供养;“贫乏”,穷困。
关键虚词:“虽”,有两个义项,一是虽然,一是即使,此处为“虽然”;“之、者”,此处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句式:“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为定语后置句,“贫乏”作“亲族”的定语,现代汉语语序为“奉禄分赡贫乏亲族”。
译文: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3)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