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2018届高三湖南省六校联考(一模)作文导写
  (附考场范文)
  01
  作文命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02
  审题指导
  命题老师提供的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以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①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②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③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⑤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这些都可以构成作文的基本立意。文体没有过多限制,但鼓励文体创新。依照高分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本人看到题目后的审题思考:
  直观感觉是,将这三个材料放在一块,彼此逻辑关联不是很明晰,加上“‘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的要求,估计很多考生有些不明所以。命题老师提供的审题指导也未对此做出解说。
  考虑到题目没有“形成有机的关联”(如2017全国卷乙)的明确要求,能从材料出发,“选好角度”即可,所以不妨化大为小,简单处理,比如抓住副标题“写给2035年”,谈实现中国梦(追求理想),应立足现实,也要着眼未来。或抓住“中国梦”这一关键词(材料一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理解为:将个人梦想放置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每个个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累积成中国梦。
  稍微深入点来写:可以谈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是无数的人们的愿景;可以谈中国梦的时间跨度(长期性,持续到几代人)以及空间跨度(广泛性,关联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03
  主要问题
  这个题目材料有较明显的政治倾向,考生普遍反映,这种题比较冠冕,没啥好写的,基本上是说大话、写套话、喊口号,固然这是此类题目的导向性使然,但也体现出中学生作文的一个误区:语言表达过于“刚性”“硬气”,缺乏表达的文艺、婉转与诗性,尤其是理科男们,一旦没有好素材与佳句备用,或者缺乏想象和创造空间,很容易沦为千篇一律,又大又空。
  写好这个题目,除了审题基本准确,主要就是语言文采决高下了,应尽量能跳出口号语言的窠臼。比如女生的文艺抒情表达应该占优势。高中同学不妨去读读《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致辞,能以诗意或者灵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