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8330字。

  武汉市黄陂区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yùn)圈 浮躁 纵横绝荡 自艾(ài)自怜
  B.耷(dā)拉 敷演 无与伦比 钟灵毓(yù)秀
  C.水渍(zì) 锤炼 寻幽揽胜 坦荡如砥(dǐ)
  D.磕绊(bàn) 秀颀 光怪陆离 吹毛求疵(c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        。
  ⑵黄鹤之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崔颢诗人本心,偏信浪漫传说,借仙人驾鹤而去的故事        无穷想象,说“黄鹤一去不复返”,便有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        。
  A.创立    当之无愧    产生    憾  B.创造    当之无愧    生发    憾
  C.创立    名不虚传    生发    趣  D.创造    名不虚传    产生    趣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原本印刷在纸上的信息,变成了网络空间的数据流。
  B.网络文学正以其文学渗透力、娱乐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而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C.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美国和俄罗斯将合作建造首个月球空间站,以其作为基地对太阳系进行深层探索,并在远期实现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目标。
  D.由于“提速降费”,带动了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数字经济产业爆发式增长,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拥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在世界文学与文化交流中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这就是目前中国文学的现状。
  B.他一直很奇怪,为何在很多人都热衷于“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利益”的环境下,他竟然能安于清贫的生活。
  C.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大学生”“阅读”等字样,界面会弹出来“校园阅读正在悄然消失”“大学生患上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等字眼。
  D.当下国内的演艺界生态,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极为类似:资本迅速涌入,蛋糕不断做大,预期不断向好。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经典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漫长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5.下列对于“中国经典”的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有些人认为中国经典指的就是儒家经典,但作者反对这个观点。
  B.作者认为中国经典指的就是佛教经典和道教经典。
  C.作者认为中国经典除了圣贤、宗教、学派的著作,还包含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诗词里的名篇佳作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