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19160字。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8.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
  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
  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
  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
  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
  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住。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____。
  榆树树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常棣”也作“棠棣”,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
  材料三
  “这叫小叶朴,原本在北京广泛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发掘的时候,柴火堆里就有小叶朴的种子。可是现在,北京城里几乎找不到了,圆明园内也就仅存这三棵。”
  舒志刚仰头望着圆明园内三棵紧挨着的高大乔木说道。这位高瘦的老人是植物专家。2000年前后,舒志刚用三年时间,编撰了专门记录北京野花野草的《城市野花草》。寻觅野花草的过程,让舒志刚大为吃惊,《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常见”和“极常见”的数百种植物,在2000年前后已经有超过100种变得很罕见。
  舒志刚说,这三棵小叶朴是纯野生的。“当年,北京猿人就用这种野生树木的树枝生火,在周口店的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说明北京的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一项是
  A. 《北京植物志》共收入维管植物2088种
  B. 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
  C. 京西京北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
  D. 交流频繁带来了大量外来植物
  2.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其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B. 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北京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有关系
  C. 北京气候和自然地理的过渡性特点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D. 东灵山和百花山上面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3. 下列填人材料二横线处的语句,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礼制的坚守
  B. 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C. 对权位的宣示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D. 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平等生活的追求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①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②,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