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作文材料集锦
古代圣贤篇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教”,政治上提倡“仁政”。名言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教育方面,他第一个开办私学,招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为了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历尽艰辛,周游列国十多年。
(可以论证有关人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教育等问题)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具有民本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要“与民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其他名言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做大事的人必须经受种种考验和磨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忧患意识) 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关故事传说: 孟母三迁。
荀子:儒家学派最有知识,也是最后一位大师。名言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生可超过老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学习可使德行完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善积累,有恒心,方能成大材)
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爱国和正直。曾任楚怀王左徒,后任三闾大夫。因坚持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屡遭贬斥,两次被放逐,当楚国濒于危亡,他深感理想破灭,约于公元前二七八年五月五日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包粽子投入江中喂蛟龙,以免江中蛟龙噬屈原的尸体。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用生命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浪漫主义长诗《离骚》,还有《九歌》《天问》。名句有: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永不停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据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记载,屈原被流放后,“被发行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何故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