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0240字。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试卷共160分,时间150分钟。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两小题。
  孔子作《春秋》,增加了史书中“寓褒贬,别善恶”的内涵,文字虽短,少者只有几个字,但却使史书由史事、史文,又增添了史义。孟子评说道:“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这样,就形成了史学的三要素:即史实、史文和史义。所谓史义,也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寓褒贬于行文之中的“春秋笔法”。孟子曾说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司马迁在《史记》中,秉春秋笔法,又敢于直言评说。他不但敢于斥责历史上的暴君,而且敢于对当代的帝王评议其所短。如在《留侯世家》中,写了“沛公(即刘邦)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居留之”的贪财好色的恶习;借商山四皓之口批评刘邦“轻士善骂”的不良作风。再如在《萧相国世家》中,记述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在《淮阴候列传》中,用韩信之口喊出“狡兔死,走狗烹”,控诉了刘氏对功臣的残害。在《孝景本纪》中,在指出“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的同时,又指责汉文帝“赏太轻、罚太重”,并反衬出景帝无能等问题。在《孝武本纪》中,说他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并通过《封禅书》暗示对汉武帝迷信的讽讥。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都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会招致灭顶之灾、杀身之祸的。他为了忠于事实,敢讲别人之不敢说,敢做别人之不敢为,表现出一位史学家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
  (材料见黄济《国学十讲》)
  1. 对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商山四皓         皓:hú     即“鹄”,天鹅,这里指代老人
  B. 狡兔死           狡:jiǎo    意思是“狡猾”
  C. 封禅书           禅:chán   古代帝王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D. 铮铮铁骨         铮:zhènɡ  声音响亮,形容坚贞刚强
  2. 根据文意,《史记》对下列人物的分类方式,没用运用“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分)
  A. 陈涉写入“世家”之列             B. 孔子写入“世家”之列
  C. 项羽写入“本纪”之列             D. 刘邦写入“本纪”之列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雾霾来袭之际,也是那些    ▲   的说法乘“霾”而入的时机:一来,当前社会对于雾霾的认知,本就还存在诸多未知和模糊    ▲   ;二来,身处环境焦虑中的人们,更容易产生认知   ▲   ,降低对信息真实度的辨别意识。
  A. 混淆是非  地域   蜕化             B. 似是而非   地域   退化
  C. 似是而非  地带   退化             D. 混淆是非   地带   蜕化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众所周知,人生在世,除了工作与物质的享受外,还需要有情趣,有精神上的慰藉与享受,  ▲   ,    ▲   ,    ▲    ,    ▲    ,    ▲    ,   ▲   。
  ①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
  ②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一系从属范畴
  ③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
  ④中国文人历来就很讲情趣
  ⑤否则,生活就太枯燥、单调、寂寞了
  ⑥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
  A. ④①③②⑥⑤         B. ④⑤①③⑥②
  C. ⑤③⑥②④①         D. ⑤④③⑥②①
  5.下列戏曲唱词的内容与人物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汉剧《甘露寺》:“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关羽)
  B. 昆曲《长生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李世民)
  C. 秦腔《长坂坡》:“白龙马驮回子龙将,血染战袍粘雕鞍。怀抱婴儿泪不干。累得你叔父苦无边。恨不得把儿摔当面。”(赵云)
  D. 京剧《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只得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项羽)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