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90字。
2017年浙江金华卷作文“蚂蚁与大海”竞写
曹津源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形式一: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形式二:以“致蚂蚁的信”为题目,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写作导引】
形式一要求续写故事,考查考生合理、充分的想象能力和正确立意的能力;形式二要求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考查考生进行辩证思维和议论说理的能力。采用二选一的形式,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此题属于情境命题作文,读懂材料提供的情境,抓准因果关系是关键。蚂蚁认为“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因此活着失去意义。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不能处理好远与近、大与小、此与彼、目标与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据此构思立意的角度有:大源自于小,大与小互相转化,小中见大,大中有小,互相映衬,相辅相成;以小为本,从小做起,不计大小,甘做小草……把小做好了,人生同样有滋有味;要学会找到自身的价值,如果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不妨欣赏身边的风景;把遥遥无期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发挥“小”的优势,积小成大;看近海之美,享受过程,也是活着的意义……
我看到大海的尽头啦!
浙江金华一考生
仿佛出于本能,我们喜欢在各种事物中寻求深度,包括故事。有时候,我们满足于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喜欢到故事的田地里去挖掘和开垦思想。的确,有时候,一则看上去短小、普通的故事,因为拥有了哲理的光华,就一下子变得亮人眼目。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蚂蚁在一棵棕榈树下坐下,哭了起来,他感到这般委屈。
这时,一只大象来到岸边,问道:“蚂蚁,你哭什么呢?”
“大海的尽头看不见。”蚂蚁呜呜地哽咽道,“大象,你个子大,或许能看得见吧?”
大象开始张望。他看啊,看啊,甚至踮起脚,但除了海水,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大象在蚂蚁旁边坐下,也哭了起来。
他们哭啊,哭啊……突然,蚂蚁说:“大象,你爬上棕榈树,我爬到你身上,我们再看看!”
蚂蚁爬到大象身上,大象则爬到棕榈树上。
他们看啊,看啊,除了海水,还是什么也没看见。于是,他们坐在棕榈树上又哭了。
这时,一条金枪鱼游到岸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