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0820字。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就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一般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以市场自身的机制使资源得到保护和有效率的利用。另一种则是对出现问题的领域,强调政府治理,以克服外部性、搭便车等现象。
然而现实中,两种对策也会面临力有不逮、弊端重重的局面。比如,管理者会受到部门预算、政策和个人利益的约束;同时,他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少最切实、最一致的利益关联。而且,管理者既然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就会受制于信息的相对缺乏。因此,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成本往往不甚如意。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私有化资源的成本极为高昂,或者出于资源自身的特点,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海洋等公共资源就很难为私人所有。
更深入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公共资源保护不应该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对策。在可以建立排他性,从而可以确权的私有化资源之外,那些容易被搭便车者利用的资源,可以按照竞争性分为两类,即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过往的案例研究表明,仅仅是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无论是运河,灯塔,烟火,农业所需的蜜蜂,都未必不能以市场方式提供。而公共资源不但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还易于为个人所消耗,比如海洋渔业、草原牧地、森林、地下水等等。理论上,在自然状态下,因为人们预期其他人会消耗资源,所以自己也无激励保护性使用资源,结果就是使用者过度使用资源,最后导致资源耗尽,即成为公地悲剧。
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往往也会自发形成保护机制,通过文化和习俗保护当地使用者所赖以为生的资源。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表明,不可忽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因为当地社区成员较为固定,成员之间相互拥有资源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并能够形成长期的反复的博弈,从而演化出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并且,在各个小的区域之间,当地社区使用者们也会互相对比,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各种措施会被小范围试错,成功的经验会被传播,资源因此会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比如一些印第安部落的渔业生产,就当地而言就是成功的,尽管资源并没有被置于国家治理之下或者进行私有化,但当地部落出于自身考虑,有节制地利用渔业资源,并且互相监督其他部落的捕捞行为,形成有效的滥用约束机制。
当然,资源的社区治理也必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需要在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的法治支持。经济学家认识到,因为各种资源和当地文化的不同,经济学上对公共资源的治理方式也会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了解资源自身的特点;明确利益激励是人们消耗资源的首要原因;分析当地习俗惯例是否对资源有好的或者坏的作用;分析政府介入的成本和利弊。
(摘编自吴荻枫《公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济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护与利用资源有两种传统思路,其方式与机制不同,力求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
B.主观或客观上存在的不足,使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传统对策在现实中面临较大困难。
C.管理者由于缺乏公共资源的信息,也就缺少与资源的利益关联,不能直接利用它。
D.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使用上都不具排他性,因此对它们的利用易出现搭便车现象。
2.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传统对策和更深人的经济学研究方面阐述关于公共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B.本文用较大篇幅论述资源社区保护与利用的运作机制、利弊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
C.本交论述辩证,如论述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两种传统对策,既分析其利也指出其弊。
D.印第安部落渔业资源保护这一成功案例阐明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察公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各种对策是否切实可行,成本和效率是两个重要参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村的心跳 苏沧桑
一
鹅从溪边一丛芦苇后露出橘红的冠,再露出雪白的颈,再露出滚圆的整个身子,然后扑腾着湿漉漉的翅膀,一摇一摆地向我走来,水珠在初秋上午的阳光下,如一道道弧形闪电,裹住了它的叫声。
65岁的福珠站在我身后说,鹅每天上午自己去溪里洗澡。
这是2017年9月的松阳。1800年来,孟子、吕不韦、包拯、刘基、宋濂等英杰后裔及闵南族群先后落户于浙南山区的松古平原和高山深谷,一个个格局完整、建筑精美的村落像一片片叶子,匍匐在大地之上、云端之下,成为江南的一个奇观。此刻,我也像一片叶子,匍匐在松阳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之间,在一段段长久的静谧中聆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