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445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语文周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 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 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 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 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 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 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 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 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 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 25 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 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 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 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 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 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 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 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 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 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 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 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 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 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 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 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有删改)
  A.“道法自然”意为“道”的运行效法自身,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它是道家的核心理 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B.“道法自然”折射的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旨在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这与儒家 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C.“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所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 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
  D.“道法自然”的理念现在已被应用到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中,这是人类敬畏自然,并向大自
  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的智慧之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文本紧紧围绕文章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B.第一段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对儒道两家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二者的价值
  路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第二、三段对“自然”“道法自然”及“道”的具体含义进行科学而详细的诠释,从而使
  读者准确认识和理解了“道法自然”。 D.最后两段阐述“道法自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其中提到的“环境伦理”即
  是“道法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汤一介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对道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在
  于“自然主义”和“复归自然”。 B.儒道两家虽然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一是“自我身心的和
  谐”,一是“自然的和谐”。 C.据汤用彤先生的考证,“自然”一词的属性和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其内
  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宽泛。 D.“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提倡人类活动要效法本然的原动力和规律,人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做事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
  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 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 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 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
  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 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 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 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