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0160字。
杭州市拱墅区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填涂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试题卷
一(30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西湖龙井茶,干茶的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杭州的风仪,灵动端庄。隔着袅袅茶香,看到浣纱而归的女子,一步一步,踏出美丽的月光,手中彩纱翩飞,眉梢眼底尽是笑意,款款走来。她擦过我的肩的那刻,分明有淡淡的清甜,不知,她是否今夜会有所想之人悄然入梦。她走了,月色晕染开,眼前清明如水,已是一杯西湖龙井,在月色下,清香袅袅。
A.xuē wán qiāo yùn B.xiāo huàn qiāo yūn
C.xiāo huàn qiǎo yùn D.xuē wán qiǎo yūn
2.下图是张敏同学作文的开头,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其中的三个并改正(直接将正确的字写在答题纸上)。(3分)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两小题。(6分)
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教传统的国度,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精华,早已深入每一个国人心中。【甲】《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为了“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他们大多数人一直生活在诗词古韵的氖围之中。【乙】虽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星辰中摘取的几颗,但也足以彰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令观众折服。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丙】近些年,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等节目都曾引发如潮关注,这说明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巨大的。既然每个人对中华优秀文化都有兴趣,为何它们常常被压抑?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人们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位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股风潮,希望能让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1)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彰显 B.毋庸置疑 C.开卷有益 D.品位
4.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 ▲ ,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周敦颐通过《爱莲说》一文明志:希望自己像莲花一样,面对污浊的社会环境,可
以做到“ ▲ , ▲ ”,保持高洁的志趣。
(4)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 ▲ , ▲ ”描绘了山中春天繁花灿烂,盛夏草木茂盛的景象。
(5)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雁门太守行》中“ ▲ , ▲ ”两句借燕昭王筑黄金台这一典故将这首诗歌的情感表现得慷慨激昂。
(6)“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一大核心,而这教育思想就是对“ ▲ , ▲ ”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请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写)
5.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恰当的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借代“家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 “布衣”借代“老百姓”。
B.《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都德,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小康和小弗朗士都因变故而得以成长、蜕变。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均选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D.谈吐可显儒雅之风。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2)“侠”是一种精神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追求。它包含了“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勇——千里瞻急,不吝其生”“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忠——侠之大义,为国为民”等丰富内涵。在中外名著里有许多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请任选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为什么是你心目中的“侠”。(4分)
A.《水浒》鲁智深 B.《西游记》孙悟空 C.《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6.右图是干粉灭火器图示,请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按步骤介绍干粉灭火
器的使用方法。(120字以内)(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