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720字。

  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
  语  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邹鲁优良家风,远承虞舜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又直接受到了泰伯、周文王、周公几代人培育的家风的熏陶,寓继承于发展之中,做到了根深而叶茂。
  在这样一种文化大传统和家风小传统的背景下,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就母教的典范。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
  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子秉承师教,克己复礼。颜子知学、好学、乐学,不会因为生活穷困而失去学习的乐趣,连孔子都承认颜子好学超过了自己。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也是颜子奠定的颜氏家风的三个支撑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到明清时期就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曾子父子二人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曾子以孝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这说明曾子与孝道、《孝经》关系密切,是孔门孝道的主要传承者和发扬者。曾子重视修身,善于反省,以“吾三日省吾身”为其修身特点。曾子与父亲务农为生,一则流传甚久的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传说故事,说明曾家过的是晴耕雨读的生活。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耕读家风,或许就创始于曾氏父子。
  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脍炙人口的故事。孟子主张人的一生应该进“礼门”,走“义路”,居“仁宅”,培养浩然之气,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是孟子开创的孟氏家风的基本内涵。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邹鲁文化是区域性文化,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土著东夷文化,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
  B.曾氏家风中重视孝道,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称赞曾子传承和发扬孝道。
  C.孟子的母亲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教育孟子。
  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在明清时期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答案】A
  【解析】B强加因果关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著述,不是孟母家教的内容。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于文无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邹鲁优良家风作为立论的前提,阐述了圣人的家风,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B.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
  C.文章在论述中大量引用有关语句,表明了重视文化内涵的立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呈“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几个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答案】B
  【解析】“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错,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是为了论证曾氏家风的耕读的特征,不是为了论证孝悌、修身、耕读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邹鲁家风根深而叶茂,与其远承虞舜治家风尚,又直接受到了周文王等人的培育有关系。
  B.如果孔子、孟子没有得到典范的母教的熏陶感染,后来就可能难以形成孔孟二氏的家风。
  C.颜子、曾子的家庭情况有些相似,但与孔子、孟子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与孔孟不同的家风。
  D.孔子、孟子出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
  【答案】D
  【解析】“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推理无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衣    香
  朱天文
  《花间集》里有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她的男子而废了梳妆,她最漂亮的衣裳因为长久折叠放在衣箱里,那折痕把衣裳都磨损了。词中没有提及一句相思的话,但这样深沉含蓄的情感,实在令我这个现代女性惊羡。“衣白渐侵尘”,这是多么深稳贞一的思念啊。
  去年秋天,因为被关在制作人家里写剧本,来不及收夏衣,出关之后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