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6900字。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综合检测(B) 
第Ⅰ卷    选择题 (  每小题3分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⒈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孝悌        跬步        鞭笞        堵塞 
         A、 t        ku        ch        s 
         B、 d       ku        ch       si 
         C、 d       gu        ch       si 
         D、 t        gu        ch        s 
  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社稷  靛青  膏腴  文武争驰 
   B、骐骥  谄媚  驽马  买渎还珠 
   C、饿莩  逡巡  壅蔽  忠贞不渝 
   D、参省  句读  荒谬  弃甲曳兵 
  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学好一门语言很不容易,但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收获的。 
   B、敌人进了包围圈,已成了瓮中捉鳖。 
   C、你只比人家早到一会儿,但也是迟到,你却对人家说三道四,真 
     是五十步笑百步。 
   D、只有居安思危、锐意进取的青年,才有可能攀登事业的高峰。 
  ⒋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 
     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 
    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 
    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 
    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至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随着呼吸、吞咽等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后,各种细菌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控制下,构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或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值、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生,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的疗法。 
      “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⒍“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 
 A、人体自身的细胞 
 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C、微生物细胞 
 D、正常微生物群 
⒎对“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常菌群代谢的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 
 B、化学屏障抗拒细菌的入侵及伤害,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C、菌群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才能发挥生物屏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