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8490字。

  2018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4分)
  初雪后的河畔(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眼前的城郭乡野,呈现出格外的清新和洁净之美,浮动着一种甜润和安谧(   )。整个山川,所有的景物,轮kuò(   ) 清晰,色彩分明,洋溢着丰盈蓬勃,全然没有一丝寒冬的níng(   )重与苍凉。
  河畔(   )       安谧(   )    轮kuò(   )     níng(    )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4.古诗文默写(8分)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孟子》)
  (6)“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名著阅读(4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2分)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6.综合性学习(6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2分)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2分)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7~8题。(4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