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000字。
古典诗词唱法初探 
引 言       
民国六十八年,对我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就在那年我当选了台北市中央合唱团的总干事,就在那年,刘师德义筹划制作了「中国音乐文化探源(一)」,开启了中央合唱团的演唱风格。  
那场音乐会记忆犹新,我们除了学唱诗经中的风雅颂,也见识了不少古代乐器,当我站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的舞台上,高声诵出「弦歌鹿鸣」之时,彷佛我也回到了古代文人殿堂,有着无比的欣喜与兴奋,从那时开始,除了民歌,我对古典诗词也产生了深厚的兴 趣,一连几年,中央合唱团一再探索与诗词乃至于学堂乐歌相关的文学音乐题材,奠定了我走入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民国79年我自陆军退役后,在刘师的鼓励鞭策下,昼夜苦读,终于民国80年考入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音乐组,正式步上了民族音乐学习之途。在学期间,由于有了先前在中央合唱团的基础,学来不觉吃力,尤其在「音乐风格」一课中,张昊教授提到古诗经之演唱风格时,常叫我示范哼唱几句以带动气氛,使我不禁忆起刘师德义,要不是当年的严格教唱,我是不可能会懂得这门艺术的。在文大的艺研所中,我更加强了词乐艺术之探讨研究,最后以<白石词乐的风格与演唱>为题,完成了我的硕士论文写作,也获得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在论文写作当中,由于刘师已蒙主恩召,诸多问题难以解答,除了指导教授庄师本立外,只能四处寻觅,请教两岸专家学者,希望在古典声乐之演唱上面,能找到出路,举凡民歌戏曲及古典诗词,以及民间曲艺等,都给予相当的关注,我发现平时在中央合唱团时,刘师所论甚多,所谈亦广,尤其对「唱腔」一词,诠释极佳,对我尔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但愿在有生之年能勤加研究,正如老师生前所说:
不管是古是今,不论是近是远,
不管是新是旧,不论是易是难....
这些都是无价的宝藏,这些都是文化的遗产。
缅怀诸先贤,创业维艰,
复兴中华音乐文化的重任,今天要靠我辈承担。
这是何等的伟大胸襟!老师已经做得够多了,我辈学子应该继承遗志,脚踏实地的走下去,以不负恩师之所期盼也。
第一章 古典诗词音乐类别整理  
古典诗词起源何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必定是诗词系从民歌而来,正如同先有民歌小调,再有流行歌或艺术歌。民歌是口传心授,乃是先民从前生活的痕迹,用音乐表达出来自然纯真,既无作词家,更无作曲家,及至部落增多,人来人往有了共同的生活娱乐,甚至有了传播媒体,音乐才开始流传,相互学习,各自标榜无论流行或古典都有各自一片爱乐天空,而在诗词领域当中,亦复如此,只是文学体裁,不一定首首能唱,能唱的诗词必定便于上口,统称为「诗歌」,它是文学的音乐,也是音乐的文学。  
诗歌在所有文学种类之中,起源最早,从早期的口头传诵,到尔后的文字创作,可说是一脉相传,根据史料,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上古时期流传的黄帝轩辕氏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歌谣大意是说:砍下竹子作成了弹弓,再用土作成弹丸,从弹弓中射出猎取动物。这首诗歌描述了上古时代的生活痕迹,简洁、活泼而有力。另外在唐尧时代,也流传一首诗歌,叫做〈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予我何有哉。
这首诗歌,自然也是一首民歌,朴实无华,何等逍遥。
其实诗歌早在《诗经》诞生之前就有了酝酿期,明朝朱载堉在其所着的《乐律全书》中说:「尧谣、舜歌、夏训、商颂,凡在周诗三百篇以前者,真乃太古遗音,而琴家不识也。」由此可知诗歌之源头探索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过今天谈诗歌分类仍要从周朝的《诗经》开始,它是一切诗歌的基础,诗歌的演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