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3610字。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北宋时期,戏剧表演与戏曲演唱两种技巧的酝酿都已经接近成熟了,而历史的变故则把二者的综合过程剖分到两个地区去进行,其结果是在中国戏曲第一次以成熟形态出现时,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腔流派: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造成以后延续四百年的文化景观。南曲戏文于十二世纪初叶出现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属吴语方言区。北曲杂剧则于蒙古灭金后形成于北方的山西、河北一带,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方言的差异,以及在方言基础上两地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南曲和北曲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尽管南曲、北曲都大量吸收了宋代词调,然而它们更多地却是吸收了不同方言地域的民间曲调。
南曲是“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畴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明•徐渭《南词叙录》)。被吴地民间广为传唱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自然带有吴歌的显著特点。吴地歌曲在调式上的特点是只有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不同于北方的七声音阶。
与直接从宋人词调和当地民间小曲中升华为戏文唱腔的南曲不同,北曲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套数长期传唱到为杂剧唱腔所利用的过程。北曲来源最初是汴京以及中原一带的各种小唱、说唱曲调,后来吸收了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曲调和乐器,渐渐演变而成。在诸多演唱艺术种类中,北曲杂剧主要受到两种曲牌联套音乐体制的影响,即大曲和诸宫调,在民间长期演唱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音乐体制方面的固定格律,因此当北曲杂剧一旦把它们吸收为自己的音乐主体,便形成与南曲戏文迥异的一套严格曲律规定,从曲牌联套到韵脚平仄,都有固定的要求。这使得晚出的北曲比早出的南曲在音乐体制上更加成熟而文人化。北曲的调式比南曲多出变宫、变徵两个音阶。
由于历史形成的脚印不同,南北曲在伴奏乐器和演唱方式上也有显著的区别。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而采取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但在曲腔之尾用人声帮和,这与它最初来源于宋词和民间小令的演唱有关。宋词的演唱历来是只以拍板节拍,或加上鼓的帮扶,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民间小令则多半是徒歌。北曲杂剧则因其音乐体制直接承自诸宫调等,一开始就是用锣、板、鼓、笛伴奏的,后来又慢慢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在唱法上则历来为一人单唱,用管弦乐器扶衬。
元灭宋后,北曲杂剧迅速推进到南方,最初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传播到江浙一带,占领了南宋旧都杭州,继而扩及湖广,使宋元割据时期南北戏曲自生自长的局面被打破,南北两大流派发生了直接的交锋,其中北曲杂剧取攻势,南曲戏文取守势。二者对观众的争夺,至少在元代形成了两次反复,即最初北曲杂剧冲垮了南曲戏文的阵线,到顺帝朝,戏文重新崛起,甚至浸润到北曲杂剧的大本营大都,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方言基础上的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是导致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的首要原因。
B.南曲戏文大量吸收了宋人词调,也注重从民间小曲中吸取营养,并最终将它们升华为戏文唱腔。
C.与南曲的单一来源不同,北曲在唱腔方面先后受到汴京、中原一带小唱、说唱曲调的影响和北方民族曲调、乐器的影响。
D.南曲戏文的演唱脱离了乐器的伴奏,而北曲杂剧则相反,在锣、板、鼓、笛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琵琶等乐器伴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概述南曲与北曲的差异,接着逐层剖析,最后交代了元明时期二者交锋的历史及最终结果。
B.文章引用明代徐渭的论述,说明南曲戏文受到民间曲调的较大影响,也印证了南曲在演唱方式上的特点。
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在唱腔、伴奏、演唱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D.文章提及的元代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对观众的争夺,说明元代是两大流派激烈交锋并互有胜负的时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是历史上发生了宋元朝代间的更替,那么南北戏曲自生自长、双峰对峙的局面很可能会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清 名
梁晓声
有段时期,子诚是我的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她丈夫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