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项脊轩志》教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3.掌握“当、洞、胜、凡、兹、过、竞、此、殆”等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和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2.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达二十余年之久,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背景探寻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今江苏)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3.“唐宋派”简介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唐宋派”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们的文章大都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气韵流畅,平易近人。其中,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
  4.文体知识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志、记、表、书”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文本研习
  1.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
  亦“喜”亦“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思考作者记叙了项脊轩哪几件事?
  明确:m]忆分家、忆母亲 、忆祖母 、忆妻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