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20字。

  18 怀疑与学问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重点)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难点)
  4.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重点)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故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
  读准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ɡ)
  虚妄(wànɡ)   盲从(mánɡ)   停滞(zhì)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因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