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90字。
  《怀疑与学问》教案
  Wanglachun          2009-12-5
  课  题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能用图示法画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2、通过对六段的研读比较,初步感受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并体验不同论证方式在论证中的不同效果。
  3、学生能够认识到“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具备怀疑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通过对第六段的研读比较,学生能够初步体验不同论证方式在论证中的不同效果。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助手段
  环节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
  环节二:合作探究
  (一、论点)
  1、引导学生研读课题,说出从文题中得到的信息。
  2、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试着为文章换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3、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论证过程)
  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画出本文论证过程的示意图。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有效的点拨,帮助完成本文完整的论证过程。
  3、要求学生总结理解文章论证过程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予以点拨。
  4、教师引导学生就论证思路提出疑问。
  ①文章第四五两段集中论证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同样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要写第五段?
  ②能否调换两个分论点的顺序?为什么?
  5、回归文本,解决问题。
  环节三:文段研读
  1、组织学生研读第六段,重申第六段的分论点。要求学生从读过的课内外书籍中,找出几个可以证明本段论证内容的事例,并举出几句相关的名言警句。
  2、要求学生选用新的事实或道理论据,写一段话,证明第六段中论证的内容。
  3、比较阅读:顾颉刚是如何来论述这一问题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环节四:归纳延伸
  1、教师投影《谈骨气》的论证思路,引导学生比较两文在论证思路和论证形式方面的不同,体会不同论证形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2、拓展练习:投影课外文段,要求学生找准论点,列出论证的思路,并能说出文段使用的论证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③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
  2、教学内容的分析:
  《怀疑与学问》被安排在北京版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册教材的前三个单元都是有关议论文的教学。教材的编排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单元的教学,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培养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本文是这三个单元中比较规范的一篇,而且提出论点的方式和论证的思路都具特色,因而是学生感知不同的论证思路、论证形式并建构自己议论文知识的很好范文。
  《怀疑与学问》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
  ①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②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
  ③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严密地证明分论点。
  3、学情分析:
  初二上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他们能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语言形式,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难于整体把握议论文的严密推理过程。多数学生能辨别论证的方法,但是很难准确感知不同的论证方式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能用图示法画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2、通过对第六段的研读比较,初步感受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并体验不同论证方式在论证中的不同效果。
  3、学生能够认识到“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具备怀疑的意识。
  (这三个目标体现了议论文阅读的三个不同层次:找准论点、把握论证思路及方法、获得思想启迪。这是阅读简单议论文的一般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