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100字。
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谐:目标、准则与过程
“和谐”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它也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这个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大至于天、地、人的和谐,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和谐,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的和谐,还有社会生活各部分、各领域的和谐,等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可以小到人的生活方式、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就是说,即使是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比如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活之间的和谐,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和谐,等等。所以,应该是整个人的生存状态都追求和谐,和谐原则可以应用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谐作为原则虽然比较抽象,但是落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义、它的体现是很具体的。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要有一种和谐,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闲、高质量的休闲活动。我们应该有那种消遣性、娱乐性的文化消费,但是同时也应该培养一种冥想的、非一次性的文化欣赏和文化趣味。再比如,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体现在财政拨款上,难道还不具体? 所以,具体到各个领域里面,和谐是很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因此,和谐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准则,当然也是一个过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整个世界都承认的,我们也亲身感受得到。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这些问题假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不和谐” 或者“不够和谐”,比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增长之间的不和谐。还可以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和谐,比如说人的各种需求之间的不和谐,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当然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总之,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和谐。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缺乏和谐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实践上的不均衡。我们在现代化初期强调的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四化”包括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包括政治和文化,目标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人对自然的征服。这在现代化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个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毕竟是最迫切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连经济的现代化也无法搞好。
(选自《学习时报》407期陶东风《和谐的文化哲学意蕴》,有删改)
1. 下列对“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谐”这个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和谐合乎人的本性。
B. 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和谐体现在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活之间,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间等等。
C. 和谐作为原则比较抽象。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要有一种和谐,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闲、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D. 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具体地体现在财政拨款上。
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也就是说还有较多的“不和谐”或者“不够和谐”。
B.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增长之间的不和谐。
C. 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和谐。其原因是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实践上的不均衡。
D. 在一个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竟是最迫切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现代化初期,目标只能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人对自然的征服。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整个人的生存状态应该都追求和谐,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应该追求和谐,和谐原则可以应用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B. 地方政府在处理诸如工业化和环境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问题的时候,应把和谐 作 为一个准则。
C. 解决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问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D.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留在器物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也无法搞好经济的现代化。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比如”后的举例是为了说明“落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义、它的体现是很具体的”。
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中后面两句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对前一句的阐释;C项,原文是其“原因之一”;D项,“只能”太绝对。
3.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第三段解决“这些问题”指代本段列举的所有问题,而不仅仅是C项列举的问题。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故之后
韩少功
有个村庄的两个后生惨遭大祸。一个电工,一个帮手,架设外线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突然啊呀一声,双双翻倒在水田里,水淋淋的身体抽搐不已。
有人怀疑他们违章操作。有人怀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说在配电间贸然合闸。到最后,几乎所有人却一口咬定了供电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训,施工时没有监督,材料质量也可疑……总之他们应对死人负责。当时公司总经理把汽车停在村口,不打算进村了。村民们将汽车团团围住,七手八脚要连车带人抬进村去,抬到惨兮兮的灵堂前去。如果不是村干部及时赶来,人们的扁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