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习题(打包24套)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习题新人教版_290.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习题新人教版_24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习题新人教版_246.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习题新人教版_247.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_248.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习题新人教版_254.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新人教版_25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带上她的眼睛习题新人教版_256.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习题新人教版_257.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习题新人教版_263.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习题新人教版_264.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习题新人教版_26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习题新人教版_266.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新人教版_27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习题新人教版_273.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习题新人教版_274.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新人教版_27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习题新人教版_281.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习题新人教版_28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外国诗二首习题新人教版_283.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习题新人教版_284.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习题新人教版_291.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_29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习题新人教版_293.doc
  1.邓稼先
  A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ō)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户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B组
  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A组
  1.成语填空。
  潜心(  )注      (  )而不舍      (  )尽心血
  一反(  )往  (  )乎不同  无(  )及此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兴不作(起)        仰之弥高(更加)
  B.锲而不舍(刻)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C.沥尽心血(滴)  群蚁排衙(衙门)
  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  警报迭起(屡次、接连)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B组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读下面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特曼 访问记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24.河中石兽
  A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湮(  ) 
  啮(  ) 溯流(  ) 臆断(  ) 颠(  )
  2.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                   ;
  讲学家判断其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是因为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2)求二石兽于水中    (    )
  (3)固颠        (    )  (4)啮沙为坎穴      (    )
  (5)棹数小舟      (    )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
  4.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2)众服为确论       (    )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5.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