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9010字。

  凤山县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
  语文试题卷
  注意: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考生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正确选项涂黑。
  一、 积累及运用(1~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迭起(dié)    炽热(zhì)     拯救(zhěng)    悲天悯人(mǐn)
  B.怀恋(liàn)   矜持(jīn)     契约(qì)       血气方刚(xuè)
  C.祈祷(dǎo)    猥琐(wéi)     挑逗(tiǎo)     忍俊不禁(jīn)
  D.修葺(qì)     晌午(shǎng)  缠绕(yào)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闲瑕      稠密    竹蔑    姗姗来迟
  B.遗憾      茏罩    驿路    慷概淋漓
  C.服待      朦胧    荒僻    妇儒皆知  
  D.循环      幽寂     高粱    颠沛流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名合格的战士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何妨呢?
  B.因为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整天怏怏不乐。
  C.我们的语文老师长得漂亮、善良,还心有灵犀,真是一个完美的人。
  D.小韦很腼腆,你不要总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开玩笑。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B. 凤山之所以受到广大游客的喜欢,其原因是因为三门海奇特的洞穴、山水景观。
  (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C.在“林下养殖”的大潮下,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到产业脱贫的大军中来。(删去“使”)
  D.“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B.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
  C.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
  D.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B.《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黄河颂》创作于和平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二、说明文阅读(7~9小题,每题2分,共6分)
  压力与高度
  ①最近,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小昆虫——沫蝉。
  ②沫蝉栖息在植物叶子上,分布在世界各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跳起来的高度相当于它身高的100倍,这相当于一个人跳70层楼那么高。因沫蝉的相对弹跳高度打破了跳蚤保持的纪录,它被生物学家封为自然界新的“跳高冠军”。
  ③研究认为沫蝉弹跳能力如此发达是为了逃避来自鸟和其他昆虫的袭击。
  ④从事此项研究的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麦克罗姆说:“沫蝉的弹跳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以前没有人对它的弹跳进行过测量。”他在《自然》杂志中描述:“就身体长度而言,沫蝉惊人的跳跃能力超过自然界任何一种昆虫,跳跃高度超过了跳蚤,并且速度是跳蚤的4倍多。”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原来,它的后腿肌肉非常健壮,就像随时待发的弹弓,可以在瞬间跳跃中爆发后腿蓄力。沫蝉在起跳前双腿固定蓄力,起跳的初始速度为每秒3.1米,三倍于跳蚤的起跳速度。沫蝉起跳时承受的重力约为其体重的400倍。而有经验的喷气式飞机的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只能承受其体重7倍的重力。相比之下,跳蚤的力量只是重力的135倍。
  ⑦沫蝉之所以能打破跳蚤的起跳纪录,是因为它能忍受起跳时约为其体重400倍的巨大压力。
  ⑧这一现象足以让我们反思:人世间,人和人所处的“高度”千差万别,就在于他们对待压力的态度不同。面对压力,有人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致使一生担惊受怕,一事无成;有人从容不迫,坚强面对,于是在现实和众人的“挤压”下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7.下面对选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压力与高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