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3120字。
  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ànɡ)苑里,又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bǔ),无论长篇还是短章,皆足吟泳回味。
  B. 儿时乡村生活的痕迹一直氤氲(yūn)在我的记忆里,如蜇伏在屋后黝(yǒu)黑山坳里久久不曾散去的炊烟,又如游走在春日田间与万物嬉戏的惠风,弥漫着缱绻,包含着希望。
  C. 于连以其卑贱的出身为耻,以父兄的无知与粗鄙(bǐ)为耻,这也使他对同一阶层的人充满了蔑视和不屑(xiè)。他委曲求全做教士,却看不上那些与他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农民。
  D. 天台的元霄灯会上,既有九龙造天台、财神报喜、金鸡报春等大型年俗主题造型也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十二生肖(xiào)等卡通形象。古朴的城区被打扮成灯的海洋,提升了整体档(dǎnɡ)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项园圃(pǔ)吟泳(咏);B项蜇伏(蛰);D项元霄(宵)档次(dà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别有深意的“绊脚石”,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昭示:德国人绝不会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反思罪恶,铭记教训,悔过自新则自然形成了德国人的一种“绊脚石心态”。
  德国人“绊脚石心态”的形成经历过一段“化蛹”时期。1945年第三帝国覆灭,之后的二十年,德国人虽有赧颜,但基本上是羞于提及那段历史的。【乙】在整个国家里,很多纳粹时代当官的人仍在台上;他们的知识分子三缄其口,不愿担当“批判者”的角色;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干过坏事的当事人,视曾经的岁月更是如瘟疫,惟恐避之不及——德国《明镜》周刊称这些人为“沉默的邻居”。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反倒是未亲历苦难的下一代人把“大屠杀”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民族进行反思。面对那一段历史,既寻求真相,也对一些具体人事怀抱宽容。【丙】德国当时就有“说出真相”一类组织,鼓励那些经历过“二战”的“沉默的邻居”说出自己的故事,把每个人的创伤记忆尽可能地发掘出来,并且形成对人道主义、社会公正的普遍诉求。德国人人的这种“绊脚石心态”并没有因为代际嬗变而淡化,也不曾因国势崛起而稀释,相反,四十多年来,不绝如缕,世代相袭。
  2. 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