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190字。
  大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人合一”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到了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荀子则进一步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认为天有自身运动规律,人与天各起作用,和谐共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儒家的这一生态伦理规范告诉人们,对自然资源要合理使用。孟子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在荀子看来,“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欲望,对于那些不可尽也不可去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倡导合理地利用天,使天能够为人服务。朱熹进而提出了私欲与天理对立统一的思想,要求人们不要被欲望所引诱,保持道德自觉。
  “圣王之制”彰显了生态伦理思想中的法律意识。儒家很多经典著作都记载了有关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如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这些立法保护在有关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礼记·月令》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各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禁令、礼制逐渐演变为历代王朝的法令。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界应是伙伴朋友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人类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选择适度的消费方式。儒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这一思想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
  (摘编自化秀玲《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延续到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独立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
  B. 历代王朝的法令都规定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
  C. 荀子所概括的“圣王之制”就是指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这一传统法令。
  D.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的代际公正分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通过对孔、孟、荀生态伦理学理念的论述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
  B. 文章第二段用引用、举例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点。
  C. 文章主要从核心、行为规范及法律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D. 文章的最后两段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很多经典都记载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可见这一观念在古代已经深入人心。
  B. 对于那些不可禁也不可去的欲望加以引导,是以“道”来节制人欲的一种方式。
  C. 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若能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就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D. 传承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孟子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并非“独立的”。B项,这一规定是《礼记·月令》中的,并非历代王朝的法令。C项,“圣王之制”是指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有关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乱捕猎、乱砍伐”只是其中一例。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证的不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点而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这一观点。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强加因果关系。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桥边
  [德国]伯尔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十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