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道小题,约14420字。

  2017学年第二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衢州二中 白龙飞 徐成辉      富阳中学 徐军
  一、选择题(共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昳(yì)丽    马扎(zhā)   荚(jiá)果   蔓(wàn)生植物
  B. 嫉(jí)妒      蕴藉(jiè)   羁縻(mí)    大腹便便(pián)
  C. 载(zài)舟     邂逅(góu)   鬈(quán)曲  繁冗(ròng)拖沓
  D. 趿(tā)拉      蹩(piě)进   刎颈(jìng)  轮外圆晕(yù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马扎(zhá),蔓(màn)生植物;C项,邂逅(hóu),繁冗(rǒng)拖沓;D项,蹩(bié)进,刎颈(jǐng)。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字眼的变幻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管老虎叫“大虫”,管蛇叫“长虫”,管老鼠叫“老虫”或“耗子”,是前者的例子。
  B.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崇拜沧天,现在还不清楚。但甲骨文中有这个字就表明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了。在周朝初期,这个字就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C.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枉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D.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题中A项,变幻——变换;B项,沧天一一苍天;C项,枉自尊大一一妄自尊大。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各小题。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睚眦必报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甲】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西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乙】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丙】王若虛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 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3.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免
  B. 睚眦必报
  C. 凝练
  D. 斟酌
  4.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3. B    4. B
  【解析】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注意考核成语、实词、虚词,题中B项,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应该改为“锱铢必较”,意为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不免:免不了,难免。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凝练:简洁而无铺张赘言。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题中B项,末尾的句号置于引号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们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绝大多数的员工不仅是中国人,而且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
  B. 许多事实表明,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不是由学者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C. 我们西方人的鼻子比面部凸出很多,所以我们考虑它自然会想到侧面;中国就不是这样,那里绝大多数人的鼻子在脸上并不突出,对他们来说正面图最能表现鼻子的特征。
  D. 现在的吉利已经几乎完成了对汽车行业的全面布局,从低端汽车品牌到高端汽车品牌,无论是汽车、卡车、客车甚至到军商用车、工业特种车,无一没有例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提到“绝大多数”之前;B项,搭配不当,“能否”和“关键在于”犯了“一面对两面”的语病;D项,搭配不当,把“甚至到”改为“还是”;成分赘余,把“没有”删去。
  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题中B项一面对两面。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      文字上的分别,         意境上的分别。“推”宇固然显得     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在这     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副胸襟气度。“敲”就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A. 不仅是    也是    鲁莽    冷寂
  B. 不是      而是    冲动    冷寂
  C. 不仅是    也是    冲动    寂寥
  D. 不是      而是    鲁莽    寂寥
  【答案】A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奉使往来(出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B.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C. 道海安、如皋(取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D. 萦青缭白(白水)              不知东方之既白(天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一词多义,题中A项,“奉使往来”的中的“使”是“出使的人”。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              悲予志焉
  B. 以旌其所为                  贾家庄几为巡微所陵迫死
  C. 独夫之心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D.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多于市人之言语
  【答案】C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