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道小题,约11060字。

  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 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 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
  B. 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 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 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
  2.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B. 烟花三月下扬州
  C. 依依墟里烟
  D. 烟笼寒水月笼沙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B. 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 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要求概括文章的论点,根据文段中的句子“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可知论点为“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此题要求解释诗句中的“烟”的含义,C项“烟”是“炊烟”,其余的是“水雾”。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错误,原文“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