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字。
《郑 人 买 履》教案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龚敏
一、自主解题,初读感知(8分钟)
1、同学们,上个学期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还有印象吗?(《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能不能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吗?(难读?就要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难懂?可以结合注释去揣摩意思,还可以查资料,多问。)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而且还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板书课题,履字注音,齐读课题。)你们见过这个“履”字吗?(从生活中识字,多读书)那么履在这里呢?(鞋)(指导履字的书写)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课题?
3、大家都知道寓言是借助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事呢?我们先来听一听。感觉怎么样呀?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现在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小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猜一猜。呆会儿再来和大家交流。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吗?哪些地方读不懂?有字、词、句不理解的吗?刚才同学们在猜的过程中觉得哪儿猜不好呢?
二、自主解词,合作译句。(8-10分钟)
师:古人说:“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发现了问题就是找到了学习的方向,说明你们真是动脑筋思考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听好老师的要求,先将课后的注释抄在文中对应的字词旁边,然后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意思。(抄注释,讲意思,5分钟)讲完了一遍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不检查,先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都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明白。呆会,老师可要向你们发起挑战,看谁学得最好。
三、交流收获,感悟升华(15-18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学的怎么样?敢接受挑战吗?挑战的项目叫“接话”,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我说上句,请你接下句。我们先来试一句。
师:古时候郑国有一个读书人叫郑大年,人也老实,又读了不少书,所以大家对他印象还不错,可是在他身上总爱发生一些可笑的事儿,这不,又一个可笑的事情发生了。话说这郑大年买了一件新衣服,穿上一看,大小、颜色都特别合适,心里正美呢,可往脚下一看,糟了,鞋太破了,和衣服实在搭配不到一起去,于是郑大年就?
(生:脱口而出“想买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且置履”来回答,并进行解释。板书:且置履。并在课件中出示“置”)
师:这时郑大年的老母亲回到屋里,看到儿子脚上的这双鞋,也觉得极不顺眼,就催儿子就集市上买鞋,大年答应了一声急忙回屋拿出尺子?(生:自度其足。教师引导解释。“度”字课件出示)
师:郑大年量好脚的大小后,把尺码?(生:置之其坐。)
师:什么意思?在学这句时,你们发现什么?(“置”的用法改变了,“坐”是通假字,引导理解“之”的意思。)
师:然后啊,张大年高高兴兴的走出家门?(生:至之市。)(“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可他却?(生:忘操之。)(“之”字的用法)
师:这就是课文第一句话所讲的事情,能讲给自己听吗?能讲给同学听吗?
师:(2个学生讲述第一句内容后)讲的不错,能把这句话的意思通过读表达出来呢?(通过将学生的读与老师的读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特别讲究节奏和停顿,恰当清楚的停顿能把文章的意思读得很清楚,文章中画了斜线的地方就是要注意停顿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把握节奏,你甚至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这样就能把文言文读得更加有韵味了。)(顺序是先请一个同学读,然后老师范读,请学生比较后,老师在讲解读文言文的要求,再请学生自己读,然后分男女生读。)
师: 大年来到集市,左看右瞧终于挑了一双满意的鞋,(板书:已得履)买鞋的问他:“大小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