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0670字。
哈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
语文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绵延不断,直至晚清民国,是我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刊印流传的家训作品,数量多、历史久、影响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说来,古代家教文化的作品,以家训为名者居多,以家规等为名者相对要少一些。在古代文化的知识分类中,成文的家训家规属于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在成文的家训家规外,还有家族内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二者都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家教文化。一般说来,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
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家训家规都是家教的具体方式,家风则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而是一种文化,是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一种风尚。“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古人把家风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唐宋以后家族形态有所变化,但仍重视家风的传承。
家训家规是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由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往往都是士大夫家族所制定,社会影响较为广泛,故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一般家庭提供了范本和楷模。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原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们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本来作为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古代刊印的家训家规众多,虽然各源于不同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和文化感受,但主题内容大体相近。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在古代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对家庭实行有序治理,重视其规范的功能。其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家训家规的另一重点是“修身”,即家训家规不仅提供行为规范,重视约束,更强调道德修身、德性养成,把家庭作为道德培养的基本场所,认为有了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道德意识作为基础,就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
(摘编自陈来《中国家规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古代,有形的家训家规与无形的家风相结合,成为我国教育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B. 成文的与不成文的家训家规,都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并一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家教文化。
C. 家训家规的功能往往远超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因此能为社会一般家庭提供范本和楷模。
D. 以“治国”、“平天下”为前提的“齐家”理念使家训家规在内容方面更注重道德修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从家规家训刊印流传情况及家规家训的简单区别等方面论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B. 文章前两段对家规家训与家风之间关系的论述,表明了家风是不形诸文字的一种风尚与文化。
C. 文章论述了家训家规的内容、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力,强调了家风的传承为什么受到重视。
D. 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家训家规的主题内容,证明了其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和谐与发展。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表明一家一族的训规可以成为后世社会教育的普遍方案。
B. 《颜氏家训》制定家训的宗旨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可见家庭是培养道德的首要场所。
C. 由“昔称幼学,早训家风”“自童子耳熟家训”可见古人把家风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
D. 家训家规重“齐家”“修身”,可见其是儒家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深入社会基层的重要渠道。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就要来了
【美】杰夫•伦尼凯 【译】余光中
几乎一个礼拜了,在威斯康星我的木屋这一带,气温始终不超过零度。
一眼看去,造化对这样的深冬似乎不怎么照顾。森林简直就像一幅粗略的蚀刻版画——荒凉、死寂、暗淡。含蓄的美景还是有的──白雪点缀松树枝梢,雪地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