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60字。
10.*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管锥篇》五卷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㈡提出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你自己的学习或思想状况自主设定一个学习目标:
二、探索生趣
㈠阅读指导:速读课文,用序号(一,二……)标出意义段落,用序号(1,2……)标出段内层次。并批注对结构的看法或疑问。特别要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之处。
㈡课堂探索:
探索结构
方法指导:探究结构,要求找出作者的思路,概括简明而有逻辑性,并体现篇章的整体性与构思的巧妙性。要指导学生根据文体特征、文中表现思路的语句或词语,探讨课文结构,归结落层次大意,并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