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5950字。
衡阳县2017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语文
第I卷阅读题(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①,故上表玄,下求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②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汊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贊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裳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女都分礼服与便展两种。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哀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宋代的服饰崇尚素雅,天子、后妃诸臣,士庶之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大夫思想家对服饰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行改革,作为其制礼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僭和非礼的行为。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变化产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取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青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摘编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种》)
【注】①文:色彩交错。③章;花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
B.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
C. 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
D. 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还根据“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
B. 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纹饰精美
C. 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服饰可以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
D. 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周以后的中国古代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原因
B. 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
C. 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D. 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