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040字。
2017年下学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孔雀东南飞》的有关语句,完成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1. 下面对有关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手法。
B.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运用了古诗中常见的互文的修辞方法。
C. 以孔雀失偶开头,为全文奠定了哀婉缠绵、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
D. 结尾处以鸳鸯悲鸣作结,与开头相呼应,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 昼夜勤作息 B. 处分适兄意
C. 可怜体无比 D. 叶叶相交通
【答案】1. D 2. A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不当,应是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孔雀东南飞》结尾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2. 试题分析:A项,“昼夜”的意思是白天和晚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B项,“处分”,古:处理;今:惩罚 。C项,“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怜悯。D项,“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点睛: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参考译文: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阅读《游褒禅山记》的有关文句,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