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12250字。

  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1. 经典诗文积累。
  (1)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依据课文填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习》)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升序》)
  ④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论语》)
  (3)根据提示默写。
  ①阳春三月,你参加“最美乡村行”活动,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 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与君离别意,    (2). 同是宦游人。    (3). 海内存知己,    (4). 天涯若比邻。    (5). (2)①学而不思则罔    (6). ②云归而岩穴暝    (7). 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④必先利其器    (9). (3)①西塞山前白鹭飞,    (10). 桃花流水鳜鱼肥。    (11). ②马作的卢飞快,    (12). 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宦”“罔”“暝”“霹雳”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避免作答时出现错别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2. “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3. 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2. 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3.     (1). 白描    (2). 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3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 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 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
  ③彼竭我盈(_______)
  ④恒令腹饱(_______)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以一战/不以物喜
  B. 登轼而望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 公将鼓之/当思之在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