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1+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2+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2+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3+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3+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4+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点4+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部分 专题五 考点一
  考点一 传记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之父
  沈黎明
  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年出生在天津。父亲张铸,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和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地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入侵,他们在沦陷区学校推行起奴化教育。面对此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9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张存浩的姑姑、姑父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课情有独钟,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
  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用以将来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1943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张存浩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1950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中美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
  回到祖国,张存浩暂居北京,不久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城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正在张存浩抉择之际,一天,时任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所长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找到了他。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
  20世纪50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需要。国家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攻关,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200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160克的最高水平,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50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就在这时,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泽东提出了我国要独立自主打造原子弹的计划。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领导指派他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同时任命他为该项目负责人,这一次张存浩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张存浩和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成了科研任务。
  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几家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有的做气动激光,有的做自由电子激光,有的做化学激光……但功率都不高。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带领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1979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存浩立志报国主要是儿时受父母的影响。母亲常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
  B.张存浩目睹了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国、救国。
  C.张存浩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在1950年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报效祖国。
  D.张存浩在科研生涯中,不断开拓进取,科研水平多次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在化学激光器研发方面,在国际上还有首创。
  【答案】A
  【解析】“儿时受父母的影响”错误,主要是受姑姑、姑父的影响。原文“特
  ……
  第一部分 专题五 考点二
  考点二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
  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他经常向葛庭燧讲述当年在京城看到、听到的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雄故事及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件,这在葛庭燧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种子。
  1930年,葛庭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学习期间,葛庭燧深受同班同学胡乔木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1938年,葛庭燧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并担任助教。此后,葛庭燧利用燕京大学做掩护,秘密地为抗日游击队提供重要器材和科技资料。
  1941年8月,葛庭燧赴美学习。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葛庭燧只用两年时间,就以《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研究》的论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其成果被应用到美军收复南洋群岛时的侦察工作。随后,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从事与美国曼哈顿原子弹有关的铀及其化合物的光谱化学分析研究。在美国期间,他发明了测量金属内耗的装置,这一装置被国际科学界称为“葛氏扭摆”。他还发现了晶粒间界内耗峰,被学界命名为“葛氏峰”。
  在美国期间,葛庭燧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与一大批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美中科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正是通过这个协会,葛庭燧协助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当时还在美国任教的钱学森回国。随后,在连襟钱三强的帮助下,葛庭燧也返回祖国。
  回国后,葛庭燧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随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在清华园建立金属物理研究室,翻开了我国金属内耗研究的第一页。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切向苏联学习,唯有固体内耗领域是苏联老大哥要向中国、向葛庭燧学习的。葛庭燧一生发表过240多篇论文,被中外科学家引用1 000多次;他发明的“葛氏扭摆”,已经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几十年;除了在中国极左政治的年代令人痛心地中断研究之外,他所创建的内耗研究室始终是国际上几个知名的研究中心之一,并成为“世界内耗事业的摇篮”。
  1980年,为了合肥科研基地的建设,已经67岁的葛庭燧从沈阳举家南迁,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筹建固体物理研究所。回忆起当年南下的情景时,葛庭燧说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1949年我由美国回国的时候,有些好心的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的科技不行,他们说,翻开近代的科技书籍能找到几个中国人的名字?我不服气地对他们说,我们有四大发明。1980年8月,我在美国又见到了当年的一些认为中国的
  ……
  第一部分 专题五 考点四
  考点四 评价与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相关链接】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选自《冰心自述》)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选自茅盾《冰心论》)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B.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C.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D.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关系,“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文写作并署学名”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第4段前两行可知,原文并无此意。用笔名,还因为“冰心”二字,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