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道小题,约15130字。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B. 夫晋,何厌之有。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例句和C项都是被动句,A是状语后置句,B是宾语前置句,D是判断句。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去今之墓而葬焉 B. 臣请完璧归赵
C. 缇骑按剑而前 D.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B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 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 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可改为“参加的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C,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 ,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 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 咄咄怪事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C. 咄咄怪事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D. 出人意料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 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 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A中不是比喻,因为本体和喻体属于同种事物。
点睛: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________。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
①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②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
③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
④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
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⑥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
A. ④⑤①②⑥③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④⑥②⑤①③ D. ④②⑤①⑥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根据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判断④放在第一句,结合“反思”判断②紧其后,根据“是”和“更是”判断⑤①在一起。综合判断B项衔接最怡当。
点晴: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題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搅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或贬,或高昂或低冗,是通过一定的情影色彩潼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上下文的向子结、辑序等等来分析折、推理、力断,可以用排陈法。如本题根爆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判断④放在第一句,结台“反思”力断②随其后,根据“是”和“更是”断在一起。综合断B项衔最怡当。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