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510字。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9分)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2.“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3.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作了反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9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对“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翻译准确通顺的一项是[ ]
A.登上皇帝的位置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拿着皮鞭和竹板打天下的百姓。
B.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践踏皇帝的宝座,制定六合,手执敲扑鞭策天下人民。
D.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百姓。
5.下边含有相同词类活用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尊贤而重士。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6.关于《过秦论》的几组判断,有误的是[ ]
A.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唐玄宗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B.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秧,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C.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除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之外,还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第Ⅱ卷(共133分)
(二)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句子。(10分)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