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道小题,约1686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苏教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     ),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②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      )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忘,死生不问了。
  ③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个人在雅致的房间里(      )。只有微弱的秦升在抗御风雪和安静。只有音乐长存。
  A. 内含      胸怀     踱步    B. 内涵     胸襟     踱步
  C. 内含      胸怀     徘徊    D. 内涵     胸襟     徘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①句: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内涵:指一篇文章、艺术品等所包含的哲理。本句是说狼嚎所蕴含的哲理,被群山领悟,却极少被人类所领悟。选用词语“内涵”;②句:胸怀:指一个人的抱负。胸襟:指一个人的心情、志趣、抱负、度量、包容心等。根据语境,此处是说人到了这一境界度量,包容心洒脱起来,最后到了得失俱忘,生死不问的地步了。选用词语“胸襟”;③句:徘徊:是原地来回走动或犹豫不决的意思。踱步:是慢慢步行的意思。本句是说他独自在雅致的房间里慢慢走。选用词语“踱步”。故选B。
  2.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②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
  ③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
  ④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⑤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⑥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A. ④①③⑤②⑥    B. ④③①②⑤⑥    C. ④③⑤⑥①②    D. ④①②③⑤⑥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D.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是通感,其余三项都是拟人。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理解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能力。这样的试题出的很新颖,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意的理解。 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项,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BCD三项都是表达苦思苦求而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或者不经意的举动而找到了答案,符合故事表达的内容大意。故选A。
  5. 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答案】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楼梦》的阅读与简述能力。《红楼梦》是“课标”推荐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认真阅读,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问题较为容易。本题题目是: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黛玉葬花在小说的二十七和二十八回。只要认真读过,黛玉葬花的情景不难答出。简述时,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概括时要结合黛玉的个性及所处环境,注意表述清楚黛玉葬花的前因后果。还要点出葬花时,黛玉吟咏的《葬花词》来排解心中愁思。如果能记住其中的经典句子也可写出,比如: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凉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淝水之战
  司马光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